(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 Read original article? Download original article (pdf)
計算機化的聲音宣布每個動作,例如“將叉子移到食物上”、“收回刀子”等等。然后該系統(tǒng)通過兩只機械手臂根據(jù)癱瘓男子的微妙動作,執(zhí)行“選擇切割位置”等操作,然后將切下來的蛋糕送到該男子的口中。
在不到 90 秒的時間里,一個上半身活動能力非常有限、大約 30 年無法使用手指的人,用他的大腦和一些智能機器人手臂自己進食了甜點。
該團隊來自馬里蘭州勞雷爾的約翰霍普金斯應(yīng)用物理實驗室 (APL) 和約翰霍普金斯醫(yī)學(xué)院物理醫(yī)學(xué)與康復(fù)系 (PMR) ,相關(guān)論文發(fā)表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
該研究建立在神經(jīng)科學(xué)、機器人技術(shù)和軟件方面超過 15 年的研究基礎(chǔ)上,由 APL 與 PMR 部合作領(lǐng)導(dǎo),作為革命性假肢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最初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贊助。新論文概述了一種共享控制的創(chuàng)新模型,該模型使人類能夠以最少的精神輸入操縱一對機器人假肢。
APL 研發(fā)部高級項目經(jīng)理 Francesco Tenore 教授表示:“這種共享控制方法旨在利用腦機接口和機器人系統(tǒng)的內(nèi)在能力,創(chuàng)造一個‘兩全其美’的環(huán)境,用戶可以在其中個性化智能假肢的行為。雖然我們的結(jié)果是初步的,但我們很高興能夠讓能力有限的用戶真正感受到對日益智能的輔助機器的控制”。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大衛(wèi)·漢德曼(David Handelman)博士表示,該論文中展示的機器人技術(shù)最重要的進步之一是將機器人自主性與有限的人工輸入相結(jié)合,機器完成大部分工作,同時使用戶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定制機器人行為。
頭條 22-06-28
頭條 22-06-28
頭條 22-06-28
頭條 22-06-28
頭條 22-06-28
頭條 22-06-28
頭條 22-06-28
頭條 22-06-28
頭條 22-06-28
頭條 22-06-28
頭條 22-06-28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