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中。 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供圖
13歲的明明(化名)只要輕微活動就出現(xiàn)氣喘、胸悶等癥狀,必須持續(xù)靜脈內(nèi)使用正性肌力藥物才能維持生命,被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確診為終末期心臟病,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只有心臟移植。明明的家人迫切希望醫(yī)院進行心臟移植手術。隨即,該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將患兒信息錄入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tǒng)。
幸運的是,近日他獲得了匹配成功的消息。
眾所周知,移植器官運輸是一場生命與時間的賽跑,供體心臟缺血時間越長,器官的質量及器官接受的預后越差?!肮w心臟獲取后需要穿過市區(qū),為縮短冷缺血時間,我們前期設計了轉運路線,配備業(yè)務能力強的轉運人員,申請警車開道,救護車運送?!睂幭尼t(yī)科大學總醫(yī)院醫(yī)務處處長趙瑞寧介紹,3月31日10時10分,供體心臟獲取后在警車護送下,于10時45分順利送達手術室。10時50分,心臟移植手術正式開始。每個環(huán)節(jié)無縫銜接,供體心臟恢復受體血液供應后,即恢復跳動,進而恢復正常竇性心律,順利脫離體外循環(huán)機。歷經(jīng)兩個半小時,移植手術圓滿成功。
術后,該院成立治療小組、監(jiān)護團隊和護理團隊,每天查房,討論病情,制定治療方案。在各團隊精心治療、護理下,明明于手術后6個半小時順利脫離呼吸機支持,度過“感染”“排斥反應”“腎功能及肺功能康復”“循環(huán)適應”等可能發(fā)生的重重難關,于4月13日上午順利出院。
據(jù)悉,這是全區(qū)第二例心臟移植手術。該手術的成功實施,標志著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心臟移植技術的進一步提升,將給更多區(qū)內(nèi)外終末期心臟病患者帶來希望。(記者 安小霞 實習生 惠榮)
【來源:新消息報】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