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九派新聞特約評論員 梅明蕾
“雞你太美”“老師,報giao”“你這個老六”……諸如此類網絡“爛?!痹诤⒆觽兊氖澜缋镆殉柿餍兄畡?,這事日前上了熱搜且成沸點,讓人既感意外又在意料之中。
意外,在于看似一樁小事竟能引發(fā)如此強烈的關注;意料之中,是因為孩子們?yōu)榫W絡所“連累”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哪一次都會讓成人世界揪心不已,這次也不例外。
應該說,自網絡時代來臨,人的“注意力”便成了一種稀缺資源。各種媒體無不為爭取這一資源想盡辦法、不遺余力。短視頻便是這萬千“高招”中的一招。短視頻內容集中,類型廣泛,播出方式又是碎片化的,受眾往往不需花費多大氣力,輕而易舉就能被吸引。
別說孩子,就是有一定自律能力的成年人,一不小心,也會在一個個短視頻的瀏覽中耗上幾個小時。而與網絡共生的一個個新生代,本就對每一個網絡新產品有著天然的親和力,超強的模仿力和接受力卻又缺乏一定的鑒別力和判斷力,只要“好玩”“有趣”,哪管內容上的魚龍混雜、良莠不分。
有觀點認為,但凡有這樣的“爛?!?,查封就是。再加上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相信假以時日,這些低俗內容總會在孩子們的交往中絕跡。
但是,孩子們的社會交往不會絕跡,他們需要的精神產品也不能“斷糧”。當“網絡爛?!苯^跡后,有益的網絡產品更應及時提供,以填補那些劣質品清除后留下的空白。高質量的網絡產品,必須以對孩子們的愛為前提,找準他們的適齡健康需求,利用多學科的研究成果,整合社會相關資源,多一些“有趣”,少一些“乏味”;多一些關愛和體諒,少一些簡單和粗暴。吸取早先類似工作的經驗和教訓,讓這一負面“流行”盡早不再有市場。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