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點電影原創(chuàng)
不得不說,今年高質(zhì)量的影視劇可謂目不暇接。
(相關(guān)資料圖)
但對于十點君這種紀錄片愛好者來說,上半年除了 Apple TV 的獨苗《史前星球 2》,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業(yè)界霸主 BBC,星球系列憋了 5 年也沒有動靜。
關(guān)鍵時刻,Netflix 英勇救場。
時隔四年,攜手大師帶 9 分神劇王者歸來。
旁白大衛(wèi) · 愛登堡," 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 " 和豆瓣 9 分 + 作品最多的男人。
背后操刀的銀背電影公司,曾制作過《地球脈動》、《冰凍地球》和《藍色星球》等一系列 BBC 王炸。
話不多說,今天就帶大家一睹為快——
跟首季 8 集的篇幅不同,本季只有短短四集。
結(jié)構(gòu)上以四季輪轉(zhuǎn)為總譜,以每個月份為小結(jié),每集包含一個季度,最后都會預(yù)留伏筆銜接下一集,整體性和流暢度都大大超過從前。
上一季從宏觀角度看地球的自然景象,介紹氣候變遷為各種生物帶來的沖擊,上線后叫好叫座。
這一季則改弦更張,以動物的 " 遷徙 "為主題。
地球自西向東公轉(zhuǎn),公轉(zhuǎn)軌道形成的黃道面與地球自轉(zhuǎn)的赤道之間,形成了角度為 23°26′ 的黃赤交角。
黃赤交角的存在令地球產(chǎn)生了四季交替。
萬物因此必須作出適應(yīng)性變動。
地球的每一瞬間、每個角落都有數(shù)以億計的生物為了覓食與繁衍正在移動。
理由可以多樣,目的卻只有一個——
為了爭取 " 生存空間 "。
這些動物群體受到自身本能驅(qū)使,跟隨著太陽,依循數(shù)百萬年來代代相傳的習(xí)性前進。
它們有的成群結(jié)隊,以驚人的數(shù)量集體行動。
塞倫蓋蒂每年都會有百萬牛羚為了新鮮牧草浩蕩行軍。
有些則單槍匹馬,獨自踏上漫長孤單的旅程,
加拿大猞猁一年內(nèi)可以跋涉三千公里,只為在寒冬中尋找食物果腹。
萬物生靈,彼此交會,共棲共生。
而我們這顆星球的健康也維系于此。
然而,隨著氣候暖化、冰冠融解,人類對環(huán)境的破壞波波及自然界最偏僻的角落。
2020 年,埃塞俄比亞沙漠蝗異軍突起。
氣溫異常炎熱 + 食物豐沛,它們以十倍的速度繁殖,最后形成 70 年來最大的蝗群。
浩浩蕩蕩,遮天蔽日。
兩千億大軍,日行 100 公里,每天消耗的食物高達 40 萬噸。
它們甚至跨越紅海,
翻過喜馬拉雅山脈,
成為有史以來首批抵達西藏的蝗群。
人類對地球的破壞不僅會化為經(jīng)濟損失反撲。
其他動物的生存,也面臨日益嚴峻的沖擊。
這只四個月大的信天翁幼年不會自己捕食,完全依賴父母喂養(yǎng)。
雙親可能在三千公里外捕魚,幼鳥只能在狂風(fēng)暴雨中苦等。
別家的媽媽回來了,幼鳥決定撞個運氣去蹭飯,
沒想到被護崽的老母親暴力制裁。
眼巴巴的幼鳥只能看別人家的孩子大快朵頤。
萬萬沒想到,竟然因此逃過一劫。
被媽媽喂食過的幼鳥立刻暴斃。
慘劇正是人類釀下的——
洋流將塑料垃圾帶到了這個地球上最偏僻的島嶼,海鳥誤將塑料當(dāng)做食物喂給幼鳥。
雛鳥雖然一直在進食,但最后都是被活活餓死。
這種情況每年都在惡化。
同樣不容樂觀的,還有極地生物。
北極熊原本應(yīng)該在自己的領(lǐng)地狩獵,但冰川消融迫使其必須漫游數(shù)千公里才能捕到海豹。
從前走路能到的地方,現(xiàn)在必須游泳。
而游泳所消耗的體力,是走路的五倍。
關(guān)鍵水上捕獵成功率極低,北極熊幾乎次次鎩羽而歸。
同病相憐的,還有海象。
為了產(chǎn)仔,海象媽媽三天前不得不離開象群。
海象寶寶沒有任何生存能力,媽媽必須寸步不離看護。
哺乳期,象媽媽的食量是平時的兩倍,雖然此時已經(jīng)餓到發(fā)昏,但決不能單獨留下象寶寶。
象寶寶沒法自己游太遠,媽媽就用身體馱著它。
由于冰川消融,找個棲身之處異常艱難。
路過一處,
冰層太高,寶寶爬不上去。
又路過一處——
太擠了,
根本鉆不進去。
茫茫大洋,適宜的浮冰鳳毛麟角。
海象媽媽孤苦伶仃地抱著孩子。
為了生存,她它們只能繼續(xù)尋找。
未來十年,繁殖季時期的海上浮冰預(yù)計完全消失。
一旦這種情況發(fā)生,無數(shù)海象母子將會無處可去。
《我們的星球 第二季》 介紹了眾多動物的 " 遷徙 " 模式,細致地展現(xiàn)了它們?yōu)橐捠撤毖苊爸薮笪kU展開的旅程。
第一季花費四年時間攝制,在七大洲 50 個國家進行拍攝,超過 600 人參與制作。
40 萬小時遙控攝影監(jiān)控,6600 次無人機飛行,2000 小時潛水時間,用開創(chuàng)性視角和最新的 4k 攝影技術(shù),高清記錄了自然界那些正在消失的寶貴奇跡。
在倫敦自然史博物館舉行首映,英國王室查爾斯王子父子三人悉數(shù)出席,足見規(guī)格之高。
經(jīng)過了幾年的科技積累,第二季的技術(shù)迭代更是登峰造極。
讓人瞠目結(jié)舌的無人機畫面自然不必多說,
主創(chuàng)還運用革命性的低光高感攝影機,深入雨林最黑暗的角落,見證扁嘴海雀寶寶的首次起航。
水底攝影機記錄下水中鮭魚依照特定模式的集體游動,同樣震撼。
攝影科技日益創(chuàng)新,讓人類更加了解,這個星球是億萬生靈的居所。
誰都無權(quán)破壞!誰都有責(zé)任保護!
第三集還濃墨重彩的介紹了 2020 年吸引全世界目光的一路 " 象 " 北事件。
高度贊揚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理念。
本季少了很多書面化的批判,而是更加直觀地展現(xiàn)了目前全球面臨的危機。
各類生物史詩、戲劇化的 " 遷徙 " 場面,與扣人心弦的故事背后,突出了一個單純主旨——
〝要保護我們以之為家的星球,就必須維護遷徙的自由。〞
2020 年的紀錄片《大衛(wèi) · 愛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中,愛登堡談到自己旅途的意義。
" 我用了一生探索生物世界,我可以肯定一件事,重點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拯救我們自己 "。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人類如何和自然攜手相處,人類又如何喚醒自己對萬物的敬畏。
這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大衛(wèi) · 愛登堡一生都在為此努力。
他還說,未來 20 年我們的行為,將決定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命運。
這樣的所有,也包括我們?nèi)祟愖约骸?/p>
所以,是時候醒悟,該行動了 ...
頭條 23-06-28
頭條 23-06-28
頭條 23-06-28
頭條 23-06-28
頭條 23-06-28
頭條 23-06-28
頭條 23-06-28
頭條 23-06-28
頭條 23-06-28
頭條 23-06-28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
頭條 2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