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全球極端天氣多發(fā)的形勢下,前不久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早稻總產量2833.7萬噸(566.7億斤),比2022年增長0.8%。充實的“米袋子”穩(wěn)定了人們的預期,為穩(wěn)定全年糧食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增添了守護糧食安全的底氣。
守好耕地“基準線”,更好實現“藏糧于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糧食生產的命脈,沒有了耕地,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根基就得不到保障。事實上,中國人多地少,更要求我們必須像保護大熊貓、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一樣保護耕地。要一方面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各類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依法依規(guī)做好耕地占補平衡、進出平衡,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下降;另一方面加強設計、施工、驗收全過程管理,通過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農田灌溉補短板行動等,更好實現“藏糧于地”。
打好種業(yè)“翻身仗”,更好實現“藏糧于技”。種業(yè)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核心基礎,種子是農業(yè)的“芯片”。近年來,我國著力推進種業(yè)振興,從抓緊培育優(yōu)良品種到“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中國種業(yè)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中國種子在廣闊田野大展身手。但與此同時,種源“卡脖子”問題主要還是出在白羽肉雞、生豬、肉牛等品類上,高端蔬菜也有一定提升空間。要圍繞打造服務國家戰(zhàn)略需求、具有國際競爭優(yōu)勢的育種科技力量和育種創(chuàng)新高地,加大投入,加強創(chuàng)新,構建更加系統(tǒng)、完備、高效的國家育種創(chuàng)新體系,持續(xù)推進良種聯(lián)合攻關和遺傳改良計劃,更好實現“藏糧于技”。
提升農民“積極性”,更好實現“藏糧于民”。農民是農業(yè)生產的主力軍,保障糧食安全,歸根到底要靠千千萬萬的農民種出中國糧食。但就我國實際而言,有相當大面積的耕地都不適合大面積機械化種植,對大部分種糧小農散戶尤其是農村青年而言,種糧成本攀升、辛苦不掙錢、“看天吃飯”風險大等幾乎是共識。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保障農民種糧權益,對于確保糧食生產、糧食安全顯得十分必要。要因地制宜優(yōu)化制定惠農政策,向實際種糧農民發(fā)放“真金白銀”的補貼,有效促進種糧節(jié)本增效,切實保障實際種糧農民的收益,充分調動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夯實國家糧食安全的基層基礎,更好實現“藏糧于民”。
守護糧食安全是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容不得絲毫懈怠。只有讓現代農業(yè)變得更加有競爭力,牢牢掌握糧食安全的主動權,我們穩(wěn)大局、應變局、開新局才有充足底氣和戰(zhàn)略主動。
頭條 23-08-30
頭條 23-08-30
頭條 23-08-30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
頭條 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