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軟件算法和硬件設備等方面的進步升級,形式各樣的特種機器人,把之前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在北京的一處實驗室里,一臺骨科手術機器人正在利用超聲骨刀,對一個3D打印出的人體腰椎模型進行椎板切除的模擬操作。整個手術過程的路徑規(guī)劃和切削操作,現(xiàn)在都可以由機器人自主完成。
(資料圖)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骨科主任 李危石 :它綜合了力、速度、距離等一系列參數(shù),做出一個更加精準的計算算法。通過AI學習做了很多改進,最后它就可以實現(xiàn)“切透即?!薄>刃∮?毫米,大概是0.3到0.5毫米。
就在一個月前,李教授的團隊剛剛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脊柱椎板機器人自主識切手術的臨床試驗研究,幫助一位老年男性進行了腰椎減壓手術。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普及,未來這一機器人有望降低此類手術對主刀醫(yī)生手感和經(jīng)驗的依賴。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骨科主任 李危石: 即使經(jīng)驗非常豐富的醫(yī)生,每一天的狀態(tài)和每一個手術過程中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有可能是不穩(wěn)定的。機器人可以去差異化,保障整個手術過程的精準。
軟件算法讓機器人變得更“聰明”,而硬件的突破讓特種機器人有了“鎧甲”。正在參加演習的一款消防機器人,能夠在沒有外部輔助降溫的情況下,在1000℃高溫環(huán)境中持續(xù)工作30分鐘以上。而它所依賴的,正是材料和結構的升級。
?
北京某消防機器人企業(yè)技術副總經(jīng)理 陳進 :設計了一個全金屬的耐高溫履帶底盤以及上面的各種包括通信、滅火作業(yè)的各個耐高溫的模塊結構,它能真正實現(xiàn)機器代人,讓人員不再去冒險。
數(shù)據(jù)顯示,自2017年以來,我國特種機器人市場年均增長率達到30.7%。到2024年,我國特種機器人市場規(guī)模有望達到3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7.6億元)。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20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9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